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top

臺南市永康區公所


文化藝術

保生宮

保生宮
創建於清同治十二年(西元一八七二年),其間歷經四次遷徙,原址設於「社尾」之羨仔園(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後面),一說為羨仔林庄即今自來水廠一帶。因年代久遠廟頹圮,信徒們乃於「軍路南」(路之南側,軍路即大馬路舊稱),廟身為木頭結構,第二次再北遷,廟身易為夯土,光緒乙末年(西元一八九五年)再遷於現址前,廟身已進步為磚牆,民國三十五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日大地震,保生宮幾成平地,三十七年由地方仕紳許永泉等聯合發起募捐重建,民國六十一年信徒吳萬助籌備委員會重建殿宇及中山堂,即今貌。正殿所供奉保生大帝三主公之金身為百年古物,右側廂房奉祀一精光飽綻之獅頭。傳說前朝時曾救駕有功受策封為『翰林千歲』,因略通醫理遂被恭請與保生大帝同祀。